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父亲“缺位”,最容易引发这3类家庭教育问题!

   日期:2024-03-17     来源:www.ounihu.com    浏览:373    
文章简介:父亲缺位,最容易引发这3类家庭教育问题!父亲缺位,对孩子和母亲同时都会导致伤害。具体有什么?我结合静观婴幼儿教育微信上的一些案例,简单地做了个梳理。

父亲缺位,最容易引发这3类家庭教育问题!

父亲缺位,对孩子和母亲同时都会导致伤害。具体有什么?我结合静观婴幼儿教育微信上的一些案例,简单地做了个梳理。问题中就含有解决方法。供参考。
NO.1父亲缺位引发母亲情绪问题及孩子的行为问题
第一类父亲,是典型的父亲完全缺席的状况。譬如,一位母亲在微信上如此告诉我:
孩爸去海外工作我自己带孩子,我没去我妈家也没去婆婆家,选择自己带30个月的儿子,孩子每顿饭都是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完成的,睡觉,躺下,讲故事拍拍就睡,任何事情跟他讲道理他都能听了解,譬如我和他说母亲下午要和母亲的朋友去吃饭,让大姨陪你怎么样,他说不能,我会如此和他说,儿子你要不喜欢母亲和朋友出去吃饭,那母亲不去了,但将来你的小朋友譬如多多来咱家母亲不会在给她做饭吃了,儿子会说母亲你去吃饭吧大姨陪我就好。
还有次我带他去淘气堡刚玩半小时,孩子正玩的高兴时她大姨打电话让我去接她家孩子放学,在有十分钟就放学了,我是如此和孩子说的,大姨刚刚打来电话说她有事,大家的去接哥哥放学,你在玩五分钟咱们就去好么?他答应了,到五分钟了,他不走,说没玩够。我说那好吧咱们不去接哥哥了,进不去屋,就让哥哥在外冻着吧,儿子听我如此说放手玩具说母亲我不玩了咱们接哥哥去。
孩子非常听话的,有时有点小任性,他总说想父亲回来,让父亲买车,我就隔段时间在网上买个车,告诉他父亲给邮回来的,老人总说我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大了就管不了,父亲不在身边孩子想他,以前就说做车,开飞机找父亲,近期总哭着找父亲,如何哄都不可以,我该如何解决呀?
近期,总带他去淘气堡和小朋友玩,为了过断上幼儿园他能容入的快些,他总打小朋友,就是欺负软的怕硬的那种,小朋友看他他就打,以前这方面我看见了我就打他,打不管用呀,我目前就携带他赔理道歉,什么办法都不管用呀,我该如何解决呀,谢谢!
说实话,母亲的讲述非常让我心疼。母亲满足孩子对于父亲的需要,与通过小的谎话满足孩子的做法,不是惯孩子,是对的。父亲本来就已经缺席了,但爸爸角色在孩子心中的地方就更不可以缺席了。
而孩子打人,其实就是孩子行为规则打造的不够,跟父亲缺席有关。这一点,大家在之前的静观婴幼儿教育视频中都有探讨过。所以,母亲需要做的,就是在满足孩子需要的过程中,要有方法地加入规则进来。
关于这个案例,还要指出的是:父亲缺席,还会导致母亲负性情绪较多,这同样会给孩子本就不平衡的成长带去不好的影响。
大家可以从母亲的叙述中明显捕捉到负性的东西,譬如:母亲原本是期望通过交换条件的方法去让孩子听话,可母亲随便举出的几个例子,所用句式基本都是你若不,我就不,而并没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这种方法一定会导致亲子交流的不畅。而且,一直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最初,孩子必然会想去挑战母亲设定的规矩。但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愈加听话。在一个孩子变得听话时,其实他的自我力量同时也在萎缩。

母亲问: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饭,让大姨陪你怎么样?一般孩子都会回答不。倘若母亲换种问法: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饭,你是想去大姨家和哥哥玩儿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呀?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前者。
另外,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便不能不奔赴异国他乡,父亲们也是能找到办法参与婴幼儿教育的,譬如电话、视频等。明天的文章里,大家还会有探讨。
NO2.父亲人在心不在,同样会破坏亲子关系,引发孩子成长问题
第二类父亲,其实貌似都在的,却又跟没在一样。他像很多严肃地想要展示自己男士的权威,代表了非常大一部分的父亲婴幼儿教育方法,结果却导致了孩子的害怕。
我是3岁孩子的母亲,在孩子教方面也是探索着前进,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般是说理的方法进行。孩子父亲基本极少陪孩子,若一发现孩子哪儿做的不对,就会非常严厉的命令式的教育,有时还吹胡子瞪眼的。虽然如此方法能有成效,但我不同意父亲的做法,而我的方法成效不好。目前,孩子每次看见他爸就不敢说话,甚至父亲说两句什么他还会吓哭,甚至发抖。带孩子出去玩儿也都比较安静,拘谨。我非常担忧,该如何解决啊,罗老师?
经过知道,我发现,这个母亲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就已经在跟孩子讲道理了。由于是个男生,所以她最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是男子汉
这的确是一个迷茫又无助的母亲。于是,一个不如何管孩子的父亲,一个爱讲道理的母亲,养出的是一个压抑、退缩的孩子。
母亲提到孩子惧怕父亲的状况。1岁前孩子主要怕自然现象;1岁后的孩子,对事物性的东西,会开始想象、相互关联了,一个狰狞的表情,都会让孩子害怕。父亲过于严厉凶狠的表情,一定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情绪。如此只能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离父亲非常远。
要了解,爸爸妈妈的权威并不是靠大嗓门和冷漠树立。靠大嗓门和冷漠树立的不叫权威,叫威吓。想权威,先要孩子打心眼里认同你、信任你。所以,父亲应该对孩子起到保护的功能,而不是让孩子害怕。一个简单的做父亲的方法,就是努力像孩子一样跟自己孩子说话,玩儿,做孩子的小伙伴。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在这种和谐的亲子游戏中,孩子会吸收到快乐、自信、规则意识等很多好的心理品质。
而这个案例中的母亲,一方面为了父亲的简单暴力着急,一方面找不到婴幼儿教育方法,于是通过嘴巴去缓解我们的焦虑。但其实这个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来自爸爸妈妈的情感上的支持和呵护。所以,母亲需要对孩子的情绪敏锐些。譬如孩子哭了,别说不许哭,或者半天才回话。要第一时间给孩子共情,抱抱、拍拍孩子的背等。
当然,非常重要的是,夫妻之间好好交流,或者借用第三方的权威方法,确立一致的、适当的教养方法。

NO.3父亲不参与婴幼儿教育,意味着父亲自己缺少一次非常不错的自我成长机会
第三类父亲,不止是婴幼儿教育观念的问题致使缺位,还有未解决的原生家庭问题妨碍着他们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譬如,一位母亲如此问我:
罗老师,我和孩子爸的婴幼儿教育看法不同,我感觉安全的我都让孩子玩,父亲就感觉我是惯孩子,譬如:在外面我会让孩子玩沙子类的能让孩子变脏的东西,父亲就不会。而且,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孩子。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不缺少父爱呢?最好我一个人就能代替的。
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以至于母亲计划完全舍弃了?我初步判断,父亲脾气比较倔,他不想卷入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在拒绝自我的成长。于是做了进一步询问。母亲的回复揭示了答案:
宝爸从小由爷爷带大,他父亲和爷爷非常过分娇纵他。原先那个年代一个月就能开六七十块钱的时候他父亲能舍得一个月薪资去给他买一样玩具,买回来后他不喜欢就摔的粉碎,他父亲自己躲起来伤心也不敢打他,由于他爷爷会护着他。他说他不想让孩子也像他一样,所以他总想在宝贝面前表现的严厉,不管是否应该限制,他都想管一下。说他他就会生气。宝爸的母亲也非常惯他,但多数是爷爷管。
这位父亲其实非常缺少安全感。由于过去抚养人的过分娇纵,他在家体验到的成长环境和外面体验到的事物差距太大,譬如家一直在对他说好,但一到了外面,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这让他感觉到冲突,并且没办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我相信,走上工作岗位将来,他肯定遇见了不少烦心事,所以才想要彻底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方法,但却走了极端。
父亲因此对孩子特别严格,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父亲把自己体验到的无助和愤怒的情绪,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原生家庭给这位父亲带去的影响,现在又传承到了孩子身上,并且是负面的。想要破除这种影响的僵局,父亲需要要先成长。
发现了吗?真的用心体味就肯定能发现,婴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是爸爸妈妈自我成长的过程。所以有人说,孩子具备疗愈的功能。当然,要看大家有没勇气去面对真的的那个自己。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